從特醫食品視角審視功能食品的開發
2024-11-29
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,是指爲滿足進食受限、消化吸收障礙、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态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,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,包括适用于0月齡至12月齡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歲以上人群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。在使用上,特醫食品不能作爲藥品使用,不能代替藥物進行治療,需要在醫生或者臨床營養師的指導下選擇食用。對于特殊人群來說,特醫食品幾乎是“剛性”需求。
以苯丙酮尿症爲例,苯丙酮尿症(PKU)是一種常見的氨基酸代謝病,是由于苯丙氨酸(PA)代謝途徑中的酶缺陷,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轉變成爲酪氨酸,導緻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積,并從尿中大量排出。患病群體如果不及時進行幹預,會出現生長發育緩慢、神經系統異常、智力發育遲緩等危害。而這種疾病用藥物是無法治愈的,采用低苯丙氨酸飲食療法則是更爲理想的選擇。1957年,全球誕生的首例特醫食品,就是用于苯丙酮尿症的膳食治療。
當然,像苯丙酮尿症特醫食品的分類較爲多樣化,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》将特醫食品分爲全營養配方食品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和非全營養配方食品三類。在相關的配方食品中,無論是針對像苯丙酮尿症這種遺傳導緻的疾病,或者是針對消化障礙等常見問題,特醫食品都是經過了科學的驗證和配比。特醫食品雖然屬于食品類别,但發揮的作用卻是常規食品無法比拟的,這也是特醫食品受到廣泛關注的原因之一。
功能配料同樣追求“靶向性”
“吃得健康”成爲全民共識。有數據顯示,全球93%的受訪者表示期望在飲食方面能更加健康。其中,高達59%的美國受訪者表示正在主動采取積極的措施來管理自己的健康;同時我國也有88%受訪者将“保持身體健康”列爲生活中最關注的問題。
對于普通的消費者而言,除了極爲特殊的需求(苯丙酮尿症),功能食品似乎更貼合消費者的需求。因此,功能食品在全球市場都表現出持續的增長态勢。《中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藍皮書》顯示,截止到2022年,中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規模已經達到5,885億元,預計行業規模在2027年将超過8,000億元。
功能食品是一個較爲寬泛的類别,是具有特定營養保健功能的食品的集合,既包括需要經過審批具有定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,也包括具有相似功能調節作用的特定食品,比如運動營養食品、老年食品以及部分普通食品等。随着消費者健康需求及認知的不斷提升,對功能食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即在法規框架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功能産品。
常見健康問題的産品開發策略
功能食品的開發大緻有幾個策略:一是通過官方審批途徑進行備案或審批。我國的保健食品(注冊)、歐盟的新型食品、韓國健康食品、日本特定保健用食品等。該途徑通過的産品往往具有顯著的功能性,但産品審批周期較長、研發成本較高,産品親民度較低;二是采用具有官方認定功能原料開發的産品,比如我國的保健食品(備案)、日本功能性标示食品、美國的膳食補充劑等。該類産品具有一定的功能性,企業研發成本較低,市場流通較快;三是采用廣泛使用的具有潛在功能性原料而制成的食品,該類食品以功能性原料爲核心賣點,比如我國的新食品原料、藥食同源物質,韓國的健康功能食品原料等。該類産品的受衆較爲廣泛,且能夠融入日常食品中,是當今功能市場的明星産品。
通過功能食品的矩陣也可以窺見當下功能食品的主要開發方向。首先,明确産品定位與消費群體。《2024中國功能食品消費者洞察報告》指出,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決策時首先關注的是功效和成分,其次是價格和原材料。而在關注的功能方面,腸胃健康(46.6%)是消費者關注率最高的類别,再依次是免疫健康(42.9%)、體重管理(30%)、睡眠健康(27.5%)和口服美容(25.1)。開發者應根據自身生産條件确定開發方向,将産品與既定消費群體需求進行深度捆綁。
其次,需要選用法規認可的原材料。食品是以安全爲基礎,如果沒有得到法規的認可,即便再好的原材料也難以惠及消費者,并且大幅提升了企業的成本。因此,想要更快的讓産品變現,功能原料的選用是重點之一。當然,我們并不是說創新不重要,至少在目前全球的食品法規體系下,安全都是産品上市的底線。誰能耐住“寂寞”,率先将原料“扶正”,誰就有了先發優勢;
第三,産品工藝及創新是關鍵。同樣的食品原料,誰能通過更優的工藝或手段,實現更理想的功能,誰就能夠沖破市場的枷鎖,占領市場的橋頭堡。以益生菌爲例,目前市場上選用的益生菌種類都是法規允許的菌種,當市場還在拼活菌數量、種類、包埋技術的時候,有些企業已經開始了功能菌株的篩選,并形成專利。在以功能爲導向的益生菌行業,專利菌株已經占了先機。該環節也是功能食品開發的難點,需要确定食物成分和健康效益之間的關系,并有效論證食物成分的功效并确定達到理想功效的攝入量。